这只看似一般的红木箱,却曾历经当年赤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与金维映勇士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岱山县高亭镇后街弄14号,1904年,金维映勇士出世于此。金维映青年时期投身革新,曾安排发动了岱山盐民大暴乱。她历任于都、成功县委书记,中心安排部安排科长,装备总动员部副部长,是走完长征路的30位中心女赤军之一。
昨日上午,“赤色浙江行”记者团循着胡同,来到了灰瓦白墙朱红门窗的金维映新居。昂首望去,同志题写的“金维映新居”赫然在目,进入偏堂,金维映部分遗物放置有序。“大都遗物是从本地收集到的,除了这只红木箱子……”新居工作人员向咱们解说道。
这只置放在新居偏堂一角的红木箱,不由引起了记者的猎奇。细看这只红木箱,箱子背面有一对铁环。工作人员和记者说,这种规划当年用于系住马背,便利转移。1995年6月3日,岱山有关部门经过查找史志材料,在陕西志丹县找到了这只红木箱,并将其带回金维映故乡。
时刻追溯到1936年。迫于其时的局势,中国工农赤军开端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时任红一方面军红章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李和担任中心履行委员的妻子金维映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血雨腥风的苦难,总算在1936年7月抵达志丹县。
当年,金维映在志丹县顺畅产下一子——,但长征的困难使金维映留下了后遗症,身体虚弱,底子没办法养活孩子。经安排决议,出世后的第七天,被送到了离县城南二里地的麻地坪村一户段姓农户家里抚育,一起带去了一只红木箱子。“其时,箱子里多半装的是金维映穿过的寒酸衣物,还有一盏马灯。 ”岱山县史志办主任科员吴依芳和记者说,现在,红木箱子落户到了岱山,马灯则被陕西文物局保藏。
1995年,吴依芳接受任务在志丹县寻觅红木箱子时,找到了段姓农户的儿媳妇胡海兰,征得各方赞同后,从胡海兰处收集了箱子,并从她口中了解到红木箱子背面的故事。
岁月如梭,人世剧变,红木箱子能被存下来,实属不易。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志丹县党史研究室的崔主任,崔主任对这只红木箱子形象十分深入。“这只箱子的原料和本地不一样,并且跟同志有着重要联系,十分名贵,因而,一向被无缺地存下来。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志丹县仍是贫困县,段姓农户一家日子尤为窘迫。不少收买古玩的买家上门,想以重金买下红木箱,农户家人宁可外出乞讨,也不愿出卖。由于他们了解,这只红木箱代表着一位革新勇士沉甸甸的嘱托和期望,不管再穷再苦,也要将它保护好,传承下去。
岱山宣传部门担任这个的人说,金维映新居是岱山赤色旅游的名贵资源,近年来,岱山整合盐民暴乱原址、东海工会原址等一大批革新遗址,作为赤色旅游精品向外引荐。现在赤色之旅已成为岱山海洋文明的新亮点。
昨日上午,坐落县城中心区的金维映广场,正在举办首届网格文明艺术节,千名大众广场起舞迎文明盛会,就在人群周围,一座金维映塑像顶风站立……